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记者满宁 通讯员谭小兵)手机扫码后,自动清洗、削皮、榨汁、灌装……只需不到1分钟,就能喝上一杯酸甜的鲜榨橙汁。有商家宣称,自动售卖机由专人每天清洗,橙子每两天一更新,5℃恒温保鲜。然而,这个鲜真的有保证吗?
今年1月,渝北区检察院检察三部主任沙宁远和检察官助理张光平在巡查时发现,该商圈内的多处鲜榨橙汁自动售卖机,既没有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公示,也没有张贴食品经营许可证。
为此,该院决定开展专项调查,走访辖区内医院、商场、公园、地铁站等地,对自动售卖设备的信息公示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调查发现,辖区内238台食品自动售卖设备中绝大部分没有进行信息公示,少数经营者甚至对公示要求“毫不知情”。
“如果连公示都没有,一旦出现橙子变质、残渣清理不干净等情形,消费者喝着‘味不对’,该找谁?”该院随即对该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经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批,该院于今年2月5日分别向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街道办事处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清查辖区内人流密集场所的食品自动售卖设备情况,引导相关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依法公示相关信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联合海关开展食品自动售货销售商专项检查,排查商场、公园、医院等场所食品售货销售商45户,并逐一约谈信息公示不到位的销售商,责令限期改正。此外,相关街道办事处还建立监管台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截至目前,辖区内自动售卖设备已全部按照要求进行了信息公示。”日前,渝北区检察院联合3家单位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沙宁远表示,该院将持续关注这一新型零售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以跟踪监督助推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