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管道安装工到“站街工”再到挪车工,他说自己“挪对”了人生
首页> 生活频道> 暖新闻 > 正文

从管道安装工到“站街工”再到挪车工,他说自己“挪对”了人生

来源:工人日报2022-01-21 09: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城,张有海跟着导航来到一处居民巷子,很快在巷子深处找到了停放的共享电单车,便利索地把三辆共享电单车搬上三轮车,转运至路边画线停车区域,并整整齐齐地摆放好。

  把车挪动至合规停放的地方,是张有海每天的工作,作为一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借助共享经济的春风,从一名传统工人成功转型,三次挪动了人生,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家遭变故,去昆明打工

  距离武定县城3公里处的解家庄,是张有海一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学习表现优异的张有海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碰上父亲因常年酗酒突然病倒,不就后父亲就离世了。“当时医治父亲的钱都是找亲戚借的,办完后事家里欠账2000多元,这是笔不小的债务。”张有海毅然决然地对母亲说:“不上学了。”

  1987年出生的张有海那年20岁,由于武定当地就业机会少,他随同村伙伴前往100公里外的昆明。这是他第一次来昆明,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挪动。

  起初,张有海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每月收入一两千元。干了两年后,见识到了一些就业机会,他开始思考“如何挣得更多”。

  此后,他转行成了一名消防管道安装工人,每天在工地上忙个不停,“管道非常重,而且安装位置在屋顶,安装时非常危险,作业过程重要格外注意安全”。张有海告诉记者,尽管吃住简陋,月入三四千元却让他尝到了奋斗带来的甜头,这一干便是7年。

  本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

  张有海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健康每况愈下,2016年,他选择回到老家,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种地、打零工,开始了人生第二次挪动。

  为了让母亲住得更舒心,张有海拿着自己的积蓄,加上政府补贴和无息贷款,开始重建老房子。本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母亲却突发脑出血。建房欠下了9万元,再加上医治母亲欠的7万元,他身负了16万元债务。

  因为母亲血糖高,张有海每天都回家和母亲一起吃晚饭,饭后再按照医嘱帮母亲打胰岛素。虽然家里还种庄稼、种菜、养鸡鹅等,张有海从不让母亲操劳。

  母亲医好后,也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陪伴照顾母亲的担子压到了张有海的肩上,他无法离开武定出门打工,只能在农闲之余到不远的县城街上当一名“站街工”。

  “县城产业薄弱、工厂少,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对我来说,除了‘站街工’也没其他更好的选择。”张有海介绍,“站街工”只能零零散散帮别人干点体力活,搬搬东西,收入十分不稳定。

  “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开心”

  “不甘心”每天都在作祟,张有海想主动“挪动”命运。伴随着共享电单车在县城布局,让他这样的“留守青年”看到就业新机会。

  2018年6月,松果共享电单车进驻武定,张有海觉得这是个“就近就业”的好机会。“在昆明我骑过共享单车,我觉得这个行业在县城来说比较新。”看到招聘信息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最后成了一名挪车工人。

  由于不会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工作的软件,也不会骑三轮车,再加上道路不熟,刚开始工作时,张有海每天只能挪三四十辆车。“同事都能挪那么多,为什么自己不能呢?”工作之余,他会带着手机专门到大街小巷,根据导航认路,熟悉工作场景。经过不断摸索和改进,半年之后,他每天能挪190辆车。

  每天挪190辆车是松果出行在武定对挪车员工的上限要求,因为这项工作强度本身就大,如果量再多可能会给员工带来过度疲劳的隐患。“别人可能要8小时才能挪完,但我通常6小时就能挪完。”如今张有海工作游刃有余,工作闲暇之余还去摸索共享电单车修理工作,“几乎所有一线业务都会了”。

  “把车‘挪对’地方。”张有海介绍自己目前的工作,“为了市民便捷出行,我们会及时将一些低车效的车挪到需求更大的地方。”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及共享电单车在武定深受市民青睐,张有海的工资也实现了增长,从刚开始的3000多元涨到现在的五六千元。“比在昆明挣得都多,而且开支比昆明少了很多。”

  3年多来,随着日复一日地将共享电单车“挪对”地方,张有海也把生活挪到了更好、更对的地方。

  在县城买房,是张有海一直的心愿。2020年初,经过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如愿在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工作之外,照顾母亲、陪伴妻子成了张有海生活的全部。(记者 赵黎浩)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