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方舱里来了三位艺术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保持乐观
首页> 生活频道> 今日关注 > 正文

方舱里来了三位艺术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保持乐观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11-23 10:24

  方舱里来了三位艺术家

  编号2228、2230和2232决定办场“正经的艺术展”,在他们到四川德阳双东方舱隔离的第三天。

  3串编号代表的人是孟立超、陈雨和杨洋,3位90后艺术家本是到德阳参加旌阳艺术节的,11月8日,因为住宿酒店出现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他们3人被判定为密接者,被送往方舱集中隔离,错过了艺术节的开幕式。

  在执行“5+3”隔离期的日子里,3位艺术家,各自在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内,鼓捣作品,对抗无趣。孟立超通过外卖买来画笔、纸张,边听摇滚乐,边把涂鸦画满房间的墙壁、天花板、洗手间的毛玻璃。陈雨攒下早餐的煮鸡蛋,用电脑3D建模软件模拟出身处隔离房间无所适从的“甲虫”。杨洋收集矿泉水瓶、桶装方便面的外包装和医疗废物塑料袋,在墙上拼出一个巨大的“万花筒”。

  11月15日,“方舱过了”艺术展开幕。这场特殊的展,没有现场观众,不在画廊或美术馆。作为策展人的孟立超,还是按照“越规范越有趣”的原则,写了导览和预告文章,给隔离群主发邀请函。开幕第二天,主创们解除隔离,拎着行李,离开方舱。

  这场艺术展产生的回响却没有结束。方舱里,孟立超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隔离这几天,我们在方舱举办了一个艺术展》,阅读量很快超过20万。账号新增2000多个关注者,几乎是原有订阅者的三分之二。有网友谈到反思,有人单纯觉得“好玩儿”,还有人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规则,“看你们还挺快乐,就一直住下去吧”。

  没必要照亮个体

  孟立超觉得,自己的运气“可以中彩票了”。

  在郑州居家隔离一个月,他“好不容易”才能出门工作,每天布展忙到深夜两三点,开幕式当天凌晨,酒店查出有人“阳性”,就住在孟立超隔壁。一大早,所有人都被拉到方舱。

  这是孟立超第一次进方舱。房间里有消毒水的味道,窗户上有铁栏杆。床单雪白,洁净如新,地面上有未擦去的鞋印,柜子里有没用完的大盒蚊香片,洗手间地板上有长头发,下水道被烟头堵塞。孟立超猜测,这个房间不止一个人生活过。

  同样是“宅”,他在家会感到放松,但在方舱并不自在。在方舱除了不能买吃的,日用品可以叫外卖。每天,管理人员会给他们发放医疗废物存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子很醒目,孟立超觉得“搞笑又痛苦”,“我们的生活垃圾,变成了一种危险品。”

  在方舱编号2228的孟立超,适应着有限制的生活。他照常用电脑和手机工作、娱乐,听歌,看书。除了“艺术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

  孟立超住在二楼,每天都能听到一楼有人在唱歌,那位“大哥”精力旺盛,歌声能断断续续持续一天。房间外走廊有24小时工作的监控警报器,许多“动作”都会触发报警,如环境消杀、垃圾处理、外卖送餐、核酸检测,或是谁耐不住寂寞去遛弯儿。

  “请注意,您已进入监控区域”——孟立超把这种警报声当作闹铃,“听见了,就知道该做核酸或吃饭”。

  他试图在这样的生活中寻找秩序,比如办个有体系、完成度高的艺术展。孟立超的想法,与一起隔离的陈雨、杨洋一拍即合。隔音条件不好,3人交流时,几乎用不着手机,隔着墙说话都能听见。他们商量艺术展命名,陈雨想了个“方舱孤儿”,孟立超错听成“方舱过了”,比“孤儿”积极向上,就这么定下来。

  3人分头去筹备作品。

  孟立超耗时两天,完成了房间涂鸦《方舱波普》。够不着天花板,孟立超就站在凳子上,仰着头,画一点儿,下来,挪动椅子,上去,再画一点儿。他因地制宜,在靠近床的部分画睡觉符号,在洗手间画盥洗符号。

  画一两个小时,他就看会儿书,或躺床上休息,密密麻麻的涂鸦在他四面八方。孟立超一度觉出讽刺的意味——“波普”本来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欣赏者却只有他自己。

  在另一组《医疗废物》作品中,孟立超把明黄色的医疗废物存放袋贴在墙上,用手机和电脑屏幕打出黄色、红色的光,自己站在最前面拍照。画面中,只有背景的“医疗废物”醒目,人暗到只能勉强分辨出形状。孟立超说:“没必要把人照亮,我们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个人只是其中之一。”

  孟立超拍下那些鞋印和蚊香片,拼凑这间方舱此前的过客:他是谁?他在哪儿?他做过什么?最后将其命名为《痕迹使我沉思》。

  3年前,在郑州一栋写字楼,孟立超等电梯,门开了,里面没人,只有一串白灰印下的脚印。孟立超立即拍下了这“戏剧且神秘”的一刻。2019年的写字楼与2022年的方舱,时空仿佛发生重叠,脚印的主人都消失了,拍摄者见证了变迁。

  在方舱,他与音乐人好友一桑,共同完成声音装置作品《娱乐至死》。电子音乐糅合严肃的警报声,配上代表健康码的红黄绿光。

  作品完成后,孟立超把两台电脑分别放在卫生间的毛巾架和马桶盖上,开始播放。卫生间内的装置,都是反光能力强的白色,电脑中3种颜色的光,在画满涂鸦的毛玻璃上不停闪烁。“请注意,您已进入监控区域”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回荡。

  “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被穿透。”孟立超调侃,“(这里)像一个club(夜店)”。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保持乐观

  编号2230的陈雨说,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但他认为,这不是对卡夫卡《变形记》的拙劣模仿。刚踏入方舱时,他没觉得自己“变形”,周围住着因为各种理由进来的人,有人打麻将,有人刚从西藏回来,有一些刚集中隔离完,又面临新一轮封闭。

  某一天,陈雨开门拿饭。有人看到他后立马把门关上,等他拿完,才敢重新打开门。

  陈雨能理解,人们惧怕病毒。但他还是不可避免地想到卡夫卡最负盛名的小说《变形记》中,人与人互相隔离的关系:一开始,变成甲虫的主角,吃人的东西,跟人交流,后来,慢慢变得害怕听到脚步声,没什么食欲,爬到床头发呆,进而,变为一个被遗忘的人。

  陈雨把这种体验投射在《失衡房间》作品中。他拍摄了房间照片,用电脑贴图、布光,再将一只失重的甲虫置于房间中央。

  和孟立超一样,陈雨也想象过这里曾经的过客。他观察到,窗户的栏杆被掰弯,凹陷处还缠了很多长发。陈雨猜测,上一个临时居住者,“可能经常把头伸出去透气,每次钻出去,(头发)都会被夹住”。

  他在房间里阅读哲学史、艺术史的材料,记下随机产生的灵感。陈雨的房间在孟立超和杨洋中间,能听到孟立超放音乐、杨洋聊天。陈雨有时甚至感觉“挺惬意”——隔离变为某种“契机”,让他慢下脚步,重新建立人与人的连接。

  他祖籍福建,儿时随着父母迁居河南,在那里度过童年,又到北京学建筑,毕业去过台北、广州。2017年,他回到北京定居。疫情之下,陈雨将自己的流动状态概括为“游牧”,离京的旅程,时不时会被弹窗,然后解弹窗,再出发。

  由于做建筑类工作,陈雨习惯做计划,即便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他每天写下后序日程,计划表有变,会随时调整。他认为没有计划,人会感到虚无。“就像划船,假如你知道往哪里划,就算控制不了天气和洋流,还是可以一直朝着那个方向。”

  在方舱,他将被子卷成鸟窝的形状,把3枚“长相端正”的煮鸡蛋放在上面,形成作品《温床上的熟鸡蛋》。他还一度想找生鸡蛋来孵化,最终放弃了。

  “这是人对虚无和无聊的一种反抗。”熟鸡蛋敷不出小鸡——通过对“无意义”的呈现,陈雨试图表达,有时候“希望(孵出小鸡)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这次被隔离就在他意料之外。头一天,陈雨还在为开幕式做准备,心情紧张,第二天,要出发的前一个小时,他被拉到方舱。

  陈雨解决不了这种“随机”,只能选择“积极面对”。他在房间的椅子和马桶上贴了两张笑脸,前者是正常的,后者则是被扭曲的。陈雨给这两个作品取名《笑脸相迎》,寓意“在随时发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当下,保持乐观”。

  方舱并不能隔绝一切访客,陈雨碰到过蚊子、苍蝇和老鼠。他想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当年扑杀动物,一度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方舱里,陈雨打印了这些动物的图像,贴在窗户与墙角,作为一个“提醒”。

  在“隔离群”,管理人员会把监控拍下的违规出门行为截图公之于众,用四川话提醒:“xxx房间的,你赶紧进去,当这里是菜市场啊?”陈雨收集了一些截图,打印后放置在卫生间的镜子对面,作为作品《楼管胖虎》。

  他这样解释这个作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权利关系被打破,“这是一种相互的观看”。

  方舱停在原地,但人开始流动

  编号2232的杨洋,也是第一回踏入方舱。

  隔在方舱里的杨洋用指甲刀把纸杯剪成爱心形状,取下矿泉水瓶的盖子和商标,裁下一次性筷子包装上的卡通形象海绵宝宝和“吃好喝好”的字样,搭配酒精消毒棉片、桶装方便面包装和医疗废物塑料袋,在墙上拼出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图样。

  这名不到30岁的年轻人表示,他试图拆解那些包装上常见的“符号”,通过再次组合,形成看似严肃的图腾符号,但又充满“童真趣味”。

  11月16日早上,天气清凉,隔离人员2228、2230和2232拎着行李,走出房间,路过刷着“解除隔离”红漆字样的铁板。

  他们又做回孟立超、陈雨和杨洋。

  艺术品被留在原地,等待下一位观众。杨洋的万花筒,其中一部分是拿牙膏和洗发水调制的液体粘上去的。他走的那天,临时的黏合剂开始失效,很多小的图案碎片掉了下来。

  事实上,3位艺术家迟到的那场艺术节,有30多名参展人员被隔离。恢复自由后,他们一起吃了顿饭,继续参展。艺术节持续一个月,陆陆续续有人离开。直到孟立超把公众号文章发出来,很多朋友才知道,原来他们在方舱里办了一个“正经的艺术展”,“用诙谐的方式对现状发声”。

  孟立超想起,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曾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写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时代凝结而成的,就像不同的自然环境,会生长不同的植物类型一样。孟立超说:“即便我们表达的个人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环境和场景的映射。”

  “解封”了,陈雨想继续“做事情”。他原本计划11月21日回北京,但19日早上,他听说自家所在的楼栋发现核酸混检阳性人员。陈雨不想回去接着隔离,又计划去别的城市中转。杨洋则打算过一段时间后,返回广州。

  曾在方舱临时停留的人,开始流动,但“方舱停在原地”。孟立超说,他们上午走后,中午就有新的人住了进去。

  实习生 王子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花篮 喜迎佳节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凯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2023-09-15 16:4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09-12 15:59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2023-08-30 14:56
2023年8月23日,山东省荣成市海岸风景醉游人。
2023-08-25 15:39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08-24 16:28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2023-08-22 15:32
近年来,该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种植芡实,形成特色产业
2023-08-21 19:51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2023-08-19 10:26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08-18 17:50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2023-08-17 16:14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2023-08-15 16:16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08-14 15:14
颐和园自古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2023-07-31 20:21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07-30 16:45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2023-07-27 16:50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07-19 21:40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2023-07-18 14:11
2023年7月14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07-18 10:13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07-17 15: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