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答卷
首页> 生活频道> 今日关注 > 正文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答卷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16 09:48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答卷(人民要论)

  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也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全球经济的打击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新发突发传染病对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是一场大考。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城市人口密度普遍偏高,人员流动频繁,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中小城镇的居住和卫生条件还有短板,人均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重症救治资源数量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困难更多更大。2020年是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这些大事要事决定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有任何闪失,必须统筹兼顾、慎终如始。与此同时,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国际上一些势力在掀起反全球化逆流的同时,将疫情防控政治化、工具化,对中国施加压力,试图干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党领导人民三年抗疫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事求是、因时因势调整优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党领导人民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深化对疫情防控的规律性认识,因时因势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适时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2019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及时发现疫情,以科学、坚毅、果敢的行动打赢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第一时间作出武汉“封城”的重大决策,阻击病毒传播,稳住了全国疫情防控大局,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健康损失;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从2020年上半年到2022年底,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采取严格措施确保疫情全面有效防控,同时迅速研发治疗药物和疫苗,在短时间内推进全球最大规模的免费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长达两年多时间里将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在世界最低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2022年12月以来,根据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疫苗接种普及、防控经验积累等新形势,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进一步降低疫情防控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各项政策靠前发力、主动作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增长路径,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

  疫情防控成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从来都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动态选择过程。实践证明,疫情防控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基于理性、科学、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选择。从世界范围看,中国防疫的综合社会成本更低、防控效果更好,实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最大限度维护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秩序的有机统一。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创造性防控策略,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控成效。同时,中国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各类人群的生命健康损失。对老年人、特殊病慢性病患者、低收入人群等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20年和2021年两年中,全世界与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死亡人数高达近1500万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疫情防控成效相当于避免了几百万人的生命损失,为人类战胜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保持经济稳中求进发展势头,巩固和增强全球经济主要增长引擎地位。疫情使原本脆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在疫情蔓延的压力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4.5%,远高于世界同期约1.8%的年均增长率,也远高于美国、欧盟、日本等的年均增长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持续上升,2021年达到18.5%。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由于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完整配套的产业体系、高水平人力资本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和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同比增长14.9%、6.3%,特别是2022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2020—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1.9%、21.4%和7.7%,其中出口分别增长4%、21.2%和10.5%。

  把疫情防控和补短板、调结构结合起来,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坚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疫情防控融入高质量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利用疫情倒逼机制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短板。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疫情这道“加试题”进一步证明我国脱贫攻坚成效的分量。党中央多次围绕“六稳”“六保”、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等进行部署安排。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正在快速补上,2022年全国ICU病床总数达到21.6万张,每10万人ICU床位数量接近15张,比2020年前大幅提高。疫情防控斗争也提升了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锻炼了广大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

  为世界抗疫提供全力支持,为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全力支持全球抗疫,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三年时间里保持疫情低水平流行,为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提供了回旋余地和战略空间。中国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数,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宝贵窗口期。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倒退,90%的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下降。2020年全球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增加1.2亿左右,极端贫困率自1998年以来首次上升。虽然疫情也加大了中国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返贫的压力,但得益于有效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措施,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这为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添了信心、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领导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带来许多宝贵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赢得疫情防控大战大考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是人,人的生存和健康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既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又形成更加强大的社会活力和凝聚力。

  坚持底线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在疫情暴发初期,病毒致病性强、重症率和死亡率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宁可牺牲暂时的经济增长也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随着病毒的变化以及认识的深化,必须因时因势、与时俱进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动态平衡。

  坚持胸怀天下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全球性世纪疫情,各国只有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才能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合力。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全球团结抗疫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为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在三年多的抗疫实践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执笔:赵昌文、江宇、董丹丹)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桐庐:油菜花田中的沉浸式演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3月5日,春日里的滕州市通盛路小学雷锋广场熠熠生辉
2023-03-26 17:13
2023年3月24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关坝镇凉风生态渔村春意盎然,生态如画。
2023-03-25 22:45
2023年3月23日,重庆万盛,山清水秀的黑山谷景区。
2023-03-25 20:08
2023年3月22日,重庆万盛石林景区,各式各样的花儿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彰显出浓浓春意。
2023-03-23 19:14
2023年3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结合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的实际需求,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膳食营养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一体,打造适老化、多元化、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2023-03-23 10:36
2023年3月21日,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期为3月21日至26日,来自国内外156所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展。
2023-03-22 10:42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03-19 10:41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03-19 10:41
3月16日,北京,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4日,中国国际羽毛球大师赛在江西瑞昌揭幕。
2023-03-15 10:08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03-14 10:06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2023-03-10 09:47
2023年3月9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索道维护人员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在天子山索道联合开展索道高空救援模拟演练
2023-03-10 10:09
2023年3月9日,为期三天的广州文交会在广交会展馆D区举行。广州文交会以“文化的广交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轴,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等亮点。
2023-03-10 10:05
3月7日,“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237位画家的237件作品,将持续至4月9日。此次展览是2023年苏州美术馆农历年后举办的首次展览。
2023-03-08 11:25
惊蛰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春茶已进入全面采摘期,侗乡茶农抢抓时节,采摘、加工早春茶。茶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三江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3-03-07 10:12
202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许多集邮爱好者来到"雷锋邮局"选购纪念邮品。
2023-03-06 10:45
2023年3月4日,在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市民广场,志愿者为市民缝纫衣服。
2023-03-05 09: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