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央视网消息:4月1日,《新闻联播》报道了农业、雄安新区、生态保护、航空产业、广交会以及快递、工伤保险等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同时结合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公布的利好消息,清明假期出行数据等讯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在这个春季焕发蓬勃活力。
【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发展信号】
财政部:公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财政部4月1日对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进行公示。
此次公示的名单包括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等35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示范期2年。
根据规定,中央财政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予以定额奖补,其中东、中、西部示范县补助基准分别为3000万元、4000万元、5000万元。同时,根据示范县拥有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情况赋予相应奖补系数,拥有5—9个、10—19个、20个及以上中国传统村落的示范县补助系数分别为1、1.25、1.5。每个示范县的补助资金为相应的补助基准乘以补助系数。举个例子,如果某个东部省份示范县拥有7个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中央财政将对这个示范县进行3000万元奖补。
一批国家标准4月1日起实施
记者3月31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了解到,一批国家标准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标准规定了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安全性、穿着性能及功能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优化了冲锋衣产品号型、安全、内外质量及功能等。
《电梯技术条件》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技术要求、可靠性、试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等要求。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标准规定了电梯安装竣工后验收的条件、项目、要求和规则。
《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周年 依法治水共护母亲河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4月1日是《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周年,一年来,沿黄九省区依靠法治力量共护黄河安澜,开启依法治河新篇章。
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源区,生态管护员正在开展巡护、监测等工作。
4月1日,黄河全域进入休禁渔期,农业农村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中国渔政亮剑2024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山东省向黄河三角洲补水2.09亿立方米。
山西吕梁市将再生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筹调配体系,目前,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73%,每年减少地表水取用量364万吨。目前,黄河流域获得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的城市已达22个。
一年来,在法律的保护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优良水质比例较上一年提高3.5个百分点。
2030年通用航空产业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江西等地打造一批通用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进入3月份,不少地方加大投入通用航空应用场景,安徽合肥开通了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广汽飞行汽车也在几天前在广州CBD完成复杂低空环境飞行验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到2030年,我国将在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我国将基本建立。
第135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
记者从4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135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目前,已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万采购商完成预注册,超往届同期规模。本届广交会以创新活力为特色。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超5500家,比上届增长20%,将展出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类型产品超9万件。
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4月1日起实施
新修订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4月1日起正式实施,快递服务再优化。标准对用户下单和投递方式进行了细分,更好适应寄递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加快递用户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中的数据安全要求。
131个城市开始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从4月1日开始,全国131个试点城市启动为期一年的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转院等三类参保工伤职工,在完成工伤认定、工伤复发确认、工伤康复确认或辅助器具配置确认后,可申请办理异地直接结算。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国春灌大面积展开】
眼下,随着粮食主产区陆续进入春耕用水高峰,全国春灌大面积展开。
今年,各地聚焦高效灌溉、节水灌溉、科学灌溉,开展了一系列设施、装备、技术的改造升级。
山西统筹各类涉农资金近6000万元,建设40万亩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区。翼城县利民灌区新引入贴片式滴灌带,可在小麦各生长阶段根据需要把水肥精准输送到麦苗的根部,平均节水一半以上。
湖南今年继续加快5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进大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衔接,恢复2.5万处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这几天,望城正在春灌,得益于当地提前对山塘、沟渠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整修,眼下灌区内的输水网络畅通无阻。
安徽淠史杭灌区是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今年春灌前,淠史杭灌区有27项工程完成了现代化改造,3800多处监测站点构建起立体感知网,可以将各地降雨、渠道输水等情况实时汇集到数字灌区系统上,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部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00余处大中型灌区开灌,累计灌水量2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超过4190万亩。
【雄安新区阔步走向“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从蓝图到实景 阔步走向“未来之城”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设立七年来,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正阔步走向“未来之城”。
七年来,这座“未来之城”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目前,雄安新区38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
2023年,雄安新区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2家。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超过200家,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凸显。
七年来,雄安新区高标准开办学校41所,建立了职工基本医保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省内的单独医保目录,目前已经有226家疏解单位和疏解配套单位的1.68万人员参加了医保。
雄安新区四个重点民生项目集中开业
4月1日,雄安新区四个重点民生项目集中开业,包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健康管理中心、雄安新区健康中国传播大厦、雄安新区未来健康传播中心、雄安白塔幼儿园。
【“流动中的中国”涌动澎湃活力】
清明假期出行: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通关人数将达178万人次
清明假期将至,记者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通关人数将达178万人次。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7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4.5%。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杭州萧山、成都天府等大型国际机场口岸,预计日均出入境人员分别为3.5万、8.4万、4.1万、1.3万、1.6万人次。毗邻港澳陆路口岸、与台湾直航口岸返乡祭祖的港澳台居民将明显增多。其中,珠海拱北、青茂、港珠澳大桥、横琴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预计将达到33.7万、10.5万、10.3万、6.5万人次,深圳罗湖、福田、深圳湾、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预计将达到22.5万、19.7万、13.3万、10.6万人次。
新航季叠加清明假期 北京广州口岸客流攀升
从3月31日零时起,全国各口岸正式执行夏航季航班计划,叠加清明假期,从4月1日开始,北京、广州各口岸客流开始出现大幅度攀升。
据了解,新航季将持续至10月26日结束,共计210天。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点将在新航季达到83个,覆盖5大洲50个国家,日均增加出入境航班50架次,同比上航季增长27%。计划新增达卡、利雅得2个航点,计划恢复西雅图、爱丁堡、都柏林、伦敦盖特威克4个航点,加频纽约、洛杉矶、慕尼黑、巴塞罗那等30余个国际航点。
大兴国际机场方面,换季后国际客运航班日均62架次、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班日均14架次,日均增加出入境航班22架次,同比上航季增长31%,计划连通客运航点近40个,将新增孟加拉国达卡、伊朗德黑兰、泰国曼谷等3个航点。4月1日开始,北京各口岸出入境旅客量持续攀升,北京边检总站预计4月4日—6日,出入境人员将达到14.4万人次。其中首都机场口岸预计出入境人员数量为10.5万人次,日均3.5万人次,较2024年3月日均增长9.3%;大兴机场口岸预计出入境人员数量为3.9万人次,日均1.3万人次,较2024年3月日均增长13%。
广州口岸方面,清明假期叠加第135届广交会即将开幕,4月1日开始各口岸出入境客流大幅度攀升。客流主要集中在港澳以及境外客流返乡祭扫和广交会的入境参展人员。根据广州边检总站的预测,4月4日—4月6日出入境客流将达到约13.2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40%,日均客流保持在4万人次以上,中外旅客比例约为2:1。
目前,广州边检总站在各口岸开足查验通道,并提供特色方言服务,安排熟悉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的民警前置引导。
【“物畅其流” 货畅人忙贸易旺】
中欧班列“东通道”一季度通行量创新高
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累计通行1443列、运送货物15.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6%、6.9%,创历史同期新高,班列实现稳定增长。目前,中欧班列“东通道”已能通达欧洲14个国家,连通国内60余个城市,通行线路24条,运输产品涵盖电器产品、日用百货、工业机械、农副产品等12大品类。
内蒙古: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实施24小时货运通关
从4月1日起,内蒙古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通道开始实行为期6个月的24小时通关,成为了中国首个对蒙古国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
记者了解到,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通道在去年12月试行了半个月的24小时通关,为此次通关政策的实施做了充分准备。此次24小时通关措施从4月1日实施至9月30日。
二连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刘启亮介绍:“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后,我们将结合智慧边检建设,推行商品车预约通关、中蒙农副产品绿色通道、车体查验信息化等通关举措,持续提升口岸智能化通关水平,最大限度释放口岸实行24小时货运通关红利,确保口岸通关高效顺畅。”
在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通道,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往来穿梭,进口货物以铁矿石、煤炭为主,出口货物以日用百货、家用电器、汽车配件等产品为主。今年前3个月,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共检验出入境人员达4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达11.9万辆(列)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5倍。
广西北部湾港将新增6个外贸泊位
记者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了解到,北部湾港6个泊位日前顺利通过验收、核验,增加了从事外贸货物作业资质,预计年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将提高2000余万吨。至此,北部湾港外贸泊位增至78个。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顺利完成封关验收
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4月1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顺利完成封关验收。此次扩区面积3.58平方公里,涉及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和芦潮港区域,重点聚焦国产大飞机战略配套以及保税维修检测等创新业态。
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开关
记者从乌鲁木齐海关了解到,4月1日,红其拉甫口岸开关,迎接进出境旅客、车辆和货物。因受高海拔和冰雪天气影响,中巴两国协议每年4月至11月开关,12月至次年3月闭关。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成立 秘书处落户中国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标准化组织近期批准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委员会目前共有28个参与成员国、13个观察成员国,秘书处设在中国。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将进一步凝聚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识,通过文化遗产监测、评估、保护修复过程中术语、技术、材料和装备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人类共同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共同提升应对文化遗产保护严峻挑战的能力。我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国,将为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和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力量。
【生态保护成效显现 我国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出现新增长】
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监测中心最新统计,我国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出现新增长,近一年来,已监测到新繁殖幼虎20只以上、幼豹15只以上。目前,东北虎豹的活动面积超1.1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面积的78%。(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