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技艺“老龄化”,如何“传”下去“火”起来?
首页> 生活频道> 今日关注 > 正文

非遗技艺“老龄化”,如何“传”下去“火”起来?

来源:工人日报2025-01-13 09:15

  工人日报记者 祝盼 毛浓曦

  阅读提示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许多非遗项目发展很好,非遗保护成就卓越。但同时,传承人“老龄化”“有学无继”、传承发展市场化依赖度高、晋升通道狭窄等问题较为突出。

  在前不久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发布的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中,一家社火传习所榜上有名。

  社火是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包括锣鼓、高跷、舞狮等表演,主要在春节、庙会等时期举行,一般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而如此深受群众喜爱的非遗民俗,由于缺乏资金来源、缺少传承人、组织难以为继、长期不年审等原因,一传习所被纳入社会组织异常名录,让众多社火爱好者唏嘘不已。

  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社火传承面临的困境不是个例。

  2024年11月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西部地区)开班,100余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传承人纷纷点赞20年间非遗从近乎无人知晓到成为热词、许多项目发展很好的非遗保护成就。但也同时提及传承人“老龄化”“有学无继”、传承发展市场化依赖度高、晋升通道狭窄等问题。不过,不变的是大家对非遗传承“一路生花”的拳拳赤子之情。

  不赚钱就没人学、难以传承

  “社火表演不赚钱,也就没人学、没人演,自然很难传承下去,‘赔钱赚吆喝’的事大家都不愿意干。”与社火结缘50多年的西安蓝田县肖家坡村西社社火负责人肖东忙向记者解释原因。

  “我们村的社火很有名,还是省级非遗,但如今想组织一场规模盛大的社火表演也很难,年轻人都在外面忙活,社火技艺都靠我们这些老人坚守着。”肖东忙说。

  另一边,在陕西良顺藤编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的藤编车间,新培训的藤编师正忙碌地用藤条编制着工艺品。

  “师傅们每做一个工艺品都有收入,近年来我们陆续带动周边5个镇的200余户贫困户及农户加入,每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连续几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陈凌凯说,“没有市场,非遗很难传承下去,缺乏造血能力,最终只能成为一种被记录下来的技术。”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赵爽英长期从事非遗民俗研究。在对陕西民俗进行大量田野调查后,她发现,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手工类、演出类技艺,相对传承更清晰、完备,如汉中藤编、凤翔泥塑、东仓鼓乐等,而一些本就不宜走市场路线的非遗,则表现出了技艺传承困难,且容易发生断代风险。

  同时,她还强调,虽然非遗传承与市场化呈现了一定的依赖关系,但不能过度市场化、唯市场论,因为非遗传承与其自身传承的难度、周期,以及现代人的审美等息息相关。

  晋升通道相对狭窄、单一

  陈凌凯一家三代从事藤编产业,爷爷陈太坤曾荣获汉中地委颁发的劳动致富光荣证,父亲陈良顺荣获汉中藤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大学毕业后,陈凌凯返乡创业,如今也已经是汉中藤编区级非遗传承人。

  从小看着乡亲们做藤编长大的陈凌凯深刻地感受到,“非遗传承人想要获得技能晋升很难,晋升通道狭窄,能评的职称也很少,类似电工、钳工的职业资格证基本没有,出去很难直接证明其技能水平。”

  记者了解到,有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显示,要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须先是市级传承人,同时有传承谱系或师承脉络,掌握非遗知识和核心技艺,能授徒传艺、参加公益活动等,综合要求很高。

  于是,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开始培训、考核传承人,建立传习基地,加大技能培训,目前已培养藤编技艺传承人285人,集中培训1300余人次,多名代表性传承人取得相关资格认可,并获得政府补助。

  “近年来,针对非遗传承人,国家层面做了大量系统性的抢救保护工作,包括畅通技能晋升通道等,效果也很明显。但由于非遗的个性化,一些技能评价标准难以统一,技术规范缺乏可借鉴样本,让技能晋升通道相对狭窄、单一。如何既让传承人看到奔头,又做到宁缺毋滥,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研究非遗近40年,被誉为“非遗活化石”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

  目前,陕西共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秦腔等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刺绣等76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人、省级681人。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及相关职称评定,需要层层申报,且要求较高,这让本就单一的通道更显狭窄,而且往往传承人“老人还在,新人不补”,这也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导致一些非遗出现谱系断层危机,因此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给他们多种选择,铺就更长、更宽的成长之路。

  “戴帽子”外,更需一颗匠心

  2024年除夕,大气磅礴的东仓鼓乐在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亮相,与“李白”声震山河的《将进酒》诵读声相互应和,激荡人心,这也让东仓鼓乐这个来自唐代的“交响乐”火爆“出圈”。

  然而,这背后是传承人们日复一日的潜心研习。东仓鼓乐演唱的工尺谱晦涩难懂,只能由师傅口授心传,早些年,传承人赵庚辰、范炳南等人走进渭北高原广泛招徒,之后在西安市长安区租下一处农家小院,免费供徒弟们吃住,潜心教学。近年来,东仓鼓乐更是走进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内,专场演出来自1300多年前的唐代宫廷雅韵。

  “我们始终牢记师傅范炳南的话,‘热闹时更需潜心修习,用心传承非遗艺术,守住鼓乐的正音,才能让这千年华音绕梁不绝’。”东仓鼓乐社第八代非遗传承人齐兴峰说。

  在陕西汉中,一代又一代戏剧演员们不断守艺,让号称汉中人“自己的戏曲”——汉调桄桄成为国家级非遗,从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到走向全国;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国家级传承人邓印海等人潜心研究,将已经中断很久的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古谱挖掘破译了30多首套曲,让其成为国家级非遗……

  然而,《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非遗传承人热衷“戴帽子”,往往有数十个头衔、名誉,日常忙于参加各种活动,真正钻研和传承技艺的时间却很少。

  “名气似乎成了衡量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标准,而非遗技艺提升往往需要静下心来长期沉淀,挣钱的同时还需真心热爱,以一颗匠心从事非遗工作才能走得更远。”赵爽英说。

  “非遗技艺要传承,技能通道要更加畅通,离不开有关政策及市场化的推动,但这背后离不开一颗热爱非遗的心,以及强大的文化自信,以匠心去守艺,发展技艺,非遗的精神才能传承下去,非遗与非遗人的路才会更长远。”王智说。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

  • 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