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近日,新黄河客户端联合济南市司法局,围绕“致敬奋斗者”“温暖进万家”新春走基层宣传主题,走进市公共法律服务协调指挥中心、市泉城公证处、市法律援助中心、市法治研究中心、济南监狱、济南第二监狱等单位实地采访,展示“砥砺奋进、法治为民”的济南司法行政故事。
新黄河记者:陈彤彤
在济南提到公证办理,许多老百姓最先想到的,就是济南市泉城公证处。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老字号”,也被盛赞为“家门口的公证处”,更为几代市民出具证明、了却心事。
虽然临近春节,但对泉城公证处的公证员们来说,每年的节日加班,已经习以为常。1月23日,已经有市民的办证申请发送到公证员付双楠的手机上,申请办证的是居住在上海的夏女士。
夏女士老家济南,如今和母亲在上海居住,这次春节返乡,就是想把家里老房子的继承公证办下来。
“通过微信,我们把办证的各项内容前置,与夏女士逐一沟通,把准备工作做好。”付双楠说,“这个春节等夏女士母女返乡,探亲访友之余,就能来公证处签字,假期就能拿到文书,大大节约了时间!”
减证便民的背后,是写好“高效办成一件事”新答卷。
泉城公证处主任赵毅介绍,去年以来,泉城公证处以高效办成公证“一件事”为抓手,以制度建设筑基,围绕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出证发送各个阶段贯通发力,持续推出公证减证、便民提速举措,让群众实现办证“简”“易”“快”“惠”,真正让群众在办理公证中感受到泉城公证处的温度和速度。
打造“365×24”公证不打烊服务模式,线下365天大厅值守,线上24小时热线咨询,提供“预约办”“上门办”“延时办”等服务,方便老年人、上班族等办理公证事项。
在全省公证行业内率先推出“区块链+公证”模式下的公证证据可信流转便民惠民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结婚证、不动产权证、社保缴费证明、驾驶证等32项数据资料的信息共享。通过“让数据多跑路”,达到“让群众少跑腿”的效果,部分公证事项实现“零证明”办理,切实提高办证办事效率。
针对需要通过调取人事档案核实亲属关系的证明事项,变当事人提供为公证处代为调查核实,以“我来跑”代替“群众跑”。成立专门调查核实部门、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公证人员业务熟、流程熟、手续熟的优势,明显降低沟通和时间成本,让当事人省时、省事儿又省心。
在便民举措的指引下,泉城公证处也完成了建立70年来最复杂的一起继承公证案件:
2024年4月,3位老人持一份泉城公证处的继承公证书前来咨询,称泉城公证处于1988年为他们的姥姥、姥爷办理了位于济南市经四路的房屋继承公证,但是当年办理完继承公证手续后一直没有办理房屋过户。现在房屋面临征收,原继承公证书中的12名继承人已有7人去世,因不知从何开始处理,所以前来咨询办理公证。
根据公证员于姗姗梳理,此次公证涉及的继承人数量达到31人,其中3人已加入外籍,另外28人分别生活在北京、天津、深圳、郑州、济南、淄博和台湾等地。
泉城公证处立即针对这一“最复杂继承案件”成立公证服务团队,主动与房屋征收项目指挥部进行对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该案专属公证方案。
针对31名继承人不同情况,公证处采取不同的办证思路和办证方法:针对已入外籍、身处境外的继承人,确定其需要公证文书的内容,指导其进行公证及海牙认证;对身在境外、仍为中国公民的继承人,通过“零接触”远程视频平台办理线上公证,免除继承人的长途奔波之苦;对身处北京、天津、淄博等地,年龄较大、出门不方便的十多位继承人,于姗姗与助理携带办公设备多地奔波上门办理业务,为当事人提供便利。
最终,泉城公证处历时两个月完成此次公证,服务得到了31名继承人的一致好评。根据继承人的陈述,从1988年开始,泉城公证处(原济南市公证处)就为他们整个“大家庭”的财产处理多次办理过公证,他们也感谢这30多年来,泉城公证处为其提供的专业公证服务。
据统计,2024年,泉城公证处免费为当事人代办“公证+涉外认证/签证”业务共计10859件,办理车辆解抵押业务9892件,提供“公证+不动产登记”服务1268次,“一站式”办齐各类“公证+”事项共2.2万余件,让群众充分享受公证后延服务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极大地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展望2025年,泉城公证处将进一步优化公证服务布局、加大公证服务下沉力度,继续增设社区服务站和便民办证点,为群众提供更加泛在可及、普惠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
济南市泉城公证处咨询、预约热线:
1.山大南路总部:0531-66666148
2.莱芜分部:0531-76216209
值班地点:
1.山大南路总部:济南市历下区山大南路60—1号
2.莱芜分部: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北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