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杨煜)“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随着中医养生理念的普及,中医药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中医药膳如何体现“治未病”的理念?在5月15日举行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饮食中的中医养生”专题发布会上,专家给出了答案。
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蒋健介绍,中医药膳源于“食药两用”,“蕴医于食,寓养于膳”,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可御病强身,又可协同医疗,成为大众养生保健、主动健康的有效方法。药膳在“治未病”养生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在“未病先防”中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养护身体正气,实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筑牢健康防线。在“既病防变”中,当人体已经出现一些不适或疾病初起时,可以通过药膳进行早期干预。在病情进展中,也可以遵循疾病传变规律在治疗中发挥协同或辅助作用。在“瘥后防复”恢复健康时,可通过药膳调养以达到稳固疗效,重建机体平衡的目的。
蒋健同时强调,药膳在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三因制宜、阴阳平衡、调理五脏、顾护脾胃、五味协调等原则。尤其是三因制宜,中医十分重视个体和时空的差异性,强调应当根据时令气候、地域特点以及年龄、性别、体质、身体状态等不同相应配制膳食。“此外还要把握辨证施膳,关注同病异膳、异病同膳的问题,并应特别注意相关的施用禁忌。”蒋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