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安徽滁州明光市某社区的就业推介会现场,刚结束家政培训的妇女们正踊跃与用人单位对接。“学了技能,又找到了接收单位,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曾失业数月的大姐感慨道。
在安庆市某小学的社工室,老师与社工正悉心开导一位焦虑的父亲;池州市青阳县的“爸妈食堂”里,摇曳的烛光映照着“寿星”老人幸福洋溢的笑脸……
这些遍布城乡各处的温暖瞬间背后,是安徽省各级妇联联系引导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今年3月,安徽省妇联印发《“徽姑娘”暖“新”三年行动(2025—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重点支持百余个社区服务类女性社会组织,为妇联牵手女性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巧手赋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明光嘉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馒头制作课堂培训。
五月,明光市明光街道林庄社区一场新中式国潮馒头制作课上,面香萦绕,欢声笑语不断。妇女姐妹们齐聚一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技能、交流心得。本次活动由“皖美”巾帼家政进社区项目团队组织开展。该项目由明光嘉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具体实施,通过家政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和公益服务,提升妇女就业能力,促进社区便民服务。
“为让项目更广泛地触达社区居民,我们联合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朋友圈及上门走访等多种渠道宣传发动,精准摸排有培训意愿和就业需求的妇女。”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中蔡介绍道。
项目紧扣不同群体需求,采用“理论+实操”模式,提供家务收纳整理、面点制作、养老陪护等多元化培训。例如,在收纳课上,老师融入“断舍离”理念,传授客厅、卧室、厨房等区域的收纳技巧,学员们通过实践掌握了“口袋法”叠衣等实用技能。“我们通过社区调研和问卷精准收集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扎实有效,让妇女真正学以致用。”张中蔡补充道。
明光街道妇联、社区妇联与服务中心紧密协作,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项目自今年4月底启动以来,短期内成效初显,覆盖面已从5个社区扩展至13个社区。”张中蔡表示。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中式面点师等技能培训12场,惠及300余人次;举办法律宣传、女性健康讲座及节日关爱活动16场,受益近500人次。通过与家政公司、社区养老服务站及养老机构合作,项目已成功推荐12人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明光市妇联、人社局举办‘皖美’家政服务进社区专场招聘会,”张中蔡说,“助力更多妇女就业创业,让她们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家校社三位一体,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安庆市全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举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课间铃声响起,安庆市某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带领一名学生走向校内社工室——学生手臂上的伤痕引起了她的警觉。经了解,这名学生因家庭关系紧张,情绪焦虑,甚至出现自残倾向。在班主任及时转介下,学校与社工室迅速联动,通过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稳定情绪,避免再次出现自残行为;同时通过深入的家庭教育指导,有效调解了家庭矛盾。这背后,是安庆市全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友善校园及家校社学校社工服务项目”为学生和家庭筑起的一道坚实防线。
该项目整合专业社工、学校心理老师、德育老师等力量,组成“校园联合体”,重点为留守、流动及困境学生群体提供服务。中心负责人申莉介绍说,“我们分层分类开展服务,提供涵盖抗逆力训练、青春期适应、安全自护等7类校本课程;实施个案管理、家庭教育指导和社会参与活动;在校内设立社工(个案)工作室,并联动街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与社区儿童之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自2018年10月实施以来,项目已覆盖城区10所小学。每学年为每校提供30节课程,每周开展一对一心理访谈4次。截至2024年,项目累计服务36000余人次。
申莉表示,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市妇联给予了大力支持。“妇联组织‘牵线搭桥’,指导中心对接社会资源,为中心和学校搭建了合作平台;为项目团队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了社工和教师的实务能力;还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并通过多种渠道推广项目成果,推动中心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邻里守望,开启银龄幸福“食”光
青阳县向日葵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在庙前镇星星村“爸妈食堂”为老人过生日。
“一个人在家,电视声音开得再大也没意思,这儿多热闹!每顿饭都是荤素搭配,饭菜可口,还能和老朋友们聊天下棋。我腿脚不便出不了远门,这儿就是我的小天地!”在池州市青阳县东源村的“爸妈食堂”,李大爷的脸上满是满足。他口中这方热闹温暖的“小天地”,正是青阳县向日葵爱心公益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通过“留守老人爸妈食堂项目”为乡村老人精心打造的温馨港湾。
乡村留守老人的就餐问题,常是在外子女的牵挂。协会践行“邻里守望”精神,工作人员和在食堂就餐的其他老人都会主动为行动不便者带饭。
“目前‘爸妈食堂’已形成一套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可持续发展的成熟运行机制。”协会负责人郑祖国介绍道。项目秉持“协会发起,社会共建”原则,独创“七维供给”模式——政府补、社会捐、乡贤助、企业供、老人献、志愿帮、公益创,实现年均200万元的自我造血能力。自2021年5月开办以来,“爸妈食堂”累计免费供餐逾230万份,惠及当地及周边1300余位老人。
协会服务涵盖了老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月末组织的免费理发、义诊活动已累计服务老人3.2万余人次;向500余位特殊老人发放了防走失黄手环;联合公安、司法部门推行“餐桌普法”,通过方言讲述通俗故事揭露骗局,使老人受骗率显著下降。
协会工作人员的身影不仅活跃在“爸妈食堂”,更遍布青阳的大街小巷——向留守儿童传递温暖,为困难群众募集物资……谈及协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郑祖国特别感谢了各级妇联的指导与支持:“市、县妇联不仅为协会提供培训指导,还授予协会女性从业者‘青阳县三八红旗手’、‘池州市最美妇联执委’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转化成了我们持续深耕基层治理服务的强大动力。”
在各级妇联的指导支持下,安徽省女性社会组织聚焦妇女儿童及家庭所需所盼所急精准发力,为基层治理注入巾帼力量,增添了新的活力。(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