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袁晴)8月23日进入处暑节气,专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2日的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处暑的到来意味着酷夏逐渐转为凉秋,日夜温差较大,专家提醒不要着凉,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早晚要适当添加衣物,避免着凉。
专家说,处暑代表暑气将去,标志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结束。虽然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高温短期的回调,但是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昼夜温差增大、气温下降的现象。
人体的血管随着气温下降的收缩,会使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心血管的功能。专家提醒,这个时候适当进行一些“秋冻”,既可以增加身体免疫力,也可以增加身体耐寒的能力。
哪些地方我们需要“捂起来”呢?专家介绍,肩部是肺经循行重要部位,这个时间段就不要再穿类似于跨栏背心这样的衣服了,要保护好肩部。其次是腰腹,腰腹是十二经络循行以及奇经八脉循行的主要部位,也是阳气之所在。随着外部气温下降,体内的阳气也在逐渐衰减,所以我们要护住腰腹,尤其要开始减少着一些露脐装,老年人要更加注意腰腹部位的保护。专家提醒,对于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体弱的老年人,要及时增加衣物,不要简单追求“秋冻”,适当保暖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