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袁晴)9月23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国家卫生健康委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分)有关情况。
专家提醒,秋分后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逐日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建议大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引发关节疼痛或呼吸疾病。
针对秋季高发的“过敏性鼻炎及腹泻等常见疾病”,中医有哪些预防和治疗方法?专家介绍,秋分节气的养生保健重点除了润燥之外,要注重保护胃肠功能,减少湿气困扰。针对过敏性鼻炎,专家建议按压迎香穴,该穴位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位置,可以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3-5分钟,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这个方法可以很快疏通鼻腔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针对腹泻,专家推荐采取一些简单的食疗方法,比如用茯苓15g、山药15g、炒薏苡仁30g、粳米50g、百合10g熬粥温服,这样的养生粥可以促进人体胃肠功能的恢复,减缓腹泻症状。
秋季天气转凉,心血管疾病容易高发,公众应该如何做好保护措施?对此,专家表示,秋分时分北方地区会呈现秋高气爽的同时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对心血管系统全身的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血压的波动会显著增加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的风险。因此,要注意动态保暖,提倡用多层的、薄款的“洋葱式”穿衣方式来应对温差,尤其要保护好“头、颈、背、足”这些容易受凉的部位,避免血管因为突然刺激出现痉挛。同时,要重点关注“清晨血压”,平时服用降压药物患者要注意规律地服药,在服药的同时要加强血压测量。一旦发现血压波动比较大或者持续升高,要及时咨询医生,科学调整用药,确保血压全天都能够平稳。此外,要注意择时运动,注意充分热身,要选择在一天中温度适宜的阶段进行户外的锻炼,运动之后要充分地热身,让心血管系统有充分启动和适应的过程,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不要出大汗为宜,避免运动以后受风着凉。
流感是秋冬常见传染病,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到高发时期。专家提醒,为了更好地预防流感,建议大家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仍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手段。流感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降低因流感住院甚至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给健康添一层保护。专家介绍,除了接种流感疫苗以外,预防流感还可以从三方面来增强抵抗力:一是健康的生活,保证作息、均衡饮食、适度的运动;二是加强防护,勤洗手,科学戴口罩,室内要常通风。三是关注身体状况,注意保暖,少去人群密集地方,长期坚持效果会更好。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或者已经诊断为流感,尽量地减少与他人进行接触,严格做好戴口罩,避免传播给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