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见习记者 姜姝琪)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寒露)有关情况。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就秋季情绪波动问题提出专业建议。
据岳伟华介绍,秋季天气转凉,日照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当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等情绪波动时,需注意以下判断标准并关注是否需要专业帮助:
一是持续时间。如出现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慌等情况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或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问题持续时间超过两周,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严重程度。若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或社交,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专业的干预。
针对秋季心理问题的调适,岳伟华建议树立两种积极的心态:一是正常化,“正常化”是指心理上的异常和不适跟身体的不适一样,需要被正视,应寻求专业帮助。二是别标签化,“别标签化”是指避免因短暂的情绪波动,便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最终诊断或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干预,必须由精神科医生通过面谈和系统评估来确定。应保持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知,才能更好地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心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