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所有第一,我们全包了!”10月15日,在山东省东营市第三届应急救援比武练兵竞赛的现场,胜利应急救援中心派出2支队伍代表油田参赛,包揽团体和个人项目一等奖,7名队员收获个人项目二、三等奖。
与往年不同,这支斩获“危化品救援”和“地震救援”双料冠军的队伍中,一群年轻的新面孔格外引人注目。荣誉的背后,一次看似大胆的“新人亮相”,却是一场对中心全员练兵机制的深度检验与战略考量。
从“应届生”到“应急兵”
“我宣誓:我是集训队成员,是胜利应急的新生力量……”两个月前,10名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应届毕业生作为一批“新生数据”被输入系统。如何让“职场小白”快速蜕变为“救援尖兵”?
“我们采用分阶段训练法,先夯实基础,再打磨细节,最后锤炼心态。”集训队教练杨峰介绍道。中心采用“老中青”三代搭配的“尖刀班”模式,“5名教练+1名保障”的专业团队,为他们定制了“科学分层、循序渐进”的集训方案。技术教学遵循“由简到繁”,体能训练聚焦“基础储备”,理论学习推行“两天一考”。
短短两个月,这批“新生数据”在完成了1000多道理论题、8个高难度项目的“编译”后,成功“运行”并一举夺魁。他们的成长路径和成绩数据,为整个系统的下一次“版本升级”提供了核心参数。
“四季练兵”锻造全域精兵
事实上,这样的检验早已超越赛场,融入日常。近年来,中心持续深化的“四季练兵”模式,构建起“体能-技能-战术”逐级进阶、“单兵-单元-合成”无缝衔接的常态化练兵体系。
在中心2025年举办的4期“基本功对抗赛”中,累计550余名指战员,围绕地震破拆、水域救生、危化品处置、高层攻坚等领域的15个科目,同场较量、热血拼搏。这些科目如同“基准测试程序”,精准评估着从单兵技能到协同作战每一环的“性能指标”。
今年5月,中心代表油田作为唯一一支企业地震救援专业队,在山东省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中与“国家队”同场亮相,展现胜利风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在油田调研指导工作时,充分肯定了中心专业救援队伍能力的建设成果。
“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体系化锤炼,确保了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将,都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中心副经理崔永安说道。
从演训场到灾害大考的完美答卷
练为战,战必胜。今年7月,一场代号“胜利使命·利刃出鞘-2025”的48小时跨区域防汛拉练在高温中打响。“指挥链路”在极限压力下高速运转,战勤保障单元首次全域拉动,高温现场化身“意志熔炉”,锻造新老队员协同作战的“救援利刃”,将暴露出的“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体系优化的“升级蓝图”。
真正的“大考”在内蒙古哈素海来临。8月21日,中心50余名指战员千里驰援,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和远超汛限水位的压力,他们纷纷跳入洪流开辟排涝阵地。排涝泵车上的应急灯光与抢险头盔上的反光条在夜色下交相辉映,泵机的轰鸣在空旷的草原上滚成沉闷的惊雷。连续11个昼夜,累计排水342.1万立方米,胜利的旗帜在阴山脚下迎风飘扬,印有“驰援防汛,功昭日月”字样的锦旗,是对这支队伍实战能力最权威的认证。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中心共接处警921起,成功救助38人,挽回经济损失约2.7亿元,这份“价值报告”,不仅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一次次“夺旗争星”的成果转化,那些挥汗如雨、满身伤痛的岁月,以及这些荣誉和奖牌的意义,才不止于此。(范小龙)
